close

不久前,我竟然在猶太教聚會中,看到了我的dreamed kid(夢幻孩子)了!那是一個九歲的小男孩,更準確的說,那是一對小兄弟中的弟弟。第一次見到兩兄弟時,是媽媽帶著他們來的,我對有著混血臉孔,卻說著流利而且標準中文的兩兄弟,印象非常深刻!
  之後,陸陸續續有一些機會和他們聊聊天,對他們的認識也就更進一步了。小兄弟的爸爸是美籍猶太人,媽媽是台灣人並沒有改信猶太教(這在一般的猶太家庭中並不太多),媽媽帶孩子來聚會,是因為孩子要歸化(這個就很普遍,最後不管如何,孩子還是歸化為猶太人。)。
  小兄弟倆都很可愛,哥哥高高瘦瘦溫和斯文,弟弟矮矮胖胖熱情活潑,兄弟的互動多由弟弟來領導指揮,哥哥的角色反而像是聽話的弟弟,看著兩人,真要驚嘆人類基因的神妙,同樣的父母環境,卻教養出如此不同的兩個孩子。

曾經,在他們小時候,拉比問:「你們是什麼人?」他們說:「我們是中國人。」拉比又問:「你們的爸爸呢?」他們說:「外國人!」這個很經典的笑話留下來了,現在他們大多了,又有了什麼樣的轉變?

一回,兄弟倆在車上吵架了,媽媽便機會教育一下,要兩人珍惜相處在一起的時光,於是弟弟背出了王維的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」後,對哥哥說:「以後分開了,你會很想念我的~」大家聽了笑成一團,多麼聰明伶俐的孩子啊!談話之間,我慢慢了解,原來他們之前都在台灣受教育,直到一年半前才離開台灣轉往大陸,所以整個大環境基本上是說中文的。

也就是說,我夢想中的孩子,除非能在台灣或中國的教育環境中長大,不然,想要出口成章,能讀能寫,無異緣木求魚。我看過許多例子,不論父母如何用心經營語言環境,只要孩子受教育的語言不是父母親的語言,最後,父母親的語言都只能留在生活會話的程度,好一點的還能讀寫一些簡單的書籍。

台北美國學校的校長教務主任常常要和亞洲的父母親溝通,要他們思考,把孩子送去美國學校希望得到什麼?很多時候父母都是希望孩子能有雙語能力,能在一個比較活潑開放的環境中學習。不過,魚與熊掌不可得兼,精通雙語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擁有的能力(我這裡指的都是高標準的語言能力),也就是說,大部分的人只有一個主要的語言,這個語言是用以思考計劃表達說明的,其教務主任甚至表示,至今她只見過二三個真正精通雙語的學生,而在雙語的學習中,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,也是不容小覻的。

用他們的精通雙語的標準來看,許多號稱國台語雙聲帶的人並不合格,除非真的能讀能寫台語,還能流利無誤的使用台灣俚語俗語。就像在歐洲,常可以聽到某人會英法德西義,雙聲三聲甚至四聲帶,但真正問下去,很多只會打打招呼,在路上把妹,這樣的程度,根本不能算是會某一種語言。

愈瞭解我心目中的「夢幻孩子」,我就愈清楚,除非我能提供那樣的中文環境,不然,是不可能養出詩詞成語通的「夢幻孩子」,而且「夢幻孩子」除了語言程度夠夢幻之外,他和猶太教是非常疏離的,這和我將來對孩子的教育並不相合。

白熊跟我說過好幾次,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,而我們的工作便是幫助他成長。也許我們的孩子愛的是數學是科學是音樂是藝術,也許他對語言並沒有興趣,那我又何必逼迫孩子一定要會唐詩宋詩呢?

伊媽的語言,應該是「正直」和「仁慈」,其他的,就交給上帝和孩子的自由意志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