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教育現場 (2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想到這些陳年的事,其實是畢業後再遇到很好的老師有感而發。第一次讓我很感動的是我的拉比寫了一封電郵給我,告知我會面要暫停一次。老拉比已經八十九歲了,身體硬朗精力充沛,他是在英國得到拉比資格,寫來的信用詞既典雅又溫暖,不是辦公式冰冷但漂亮的文書。我看著老拉比寫給我的信,想到當初教育系裡那位連一封電郵都不肯寫給我的教授,突然發現,人的「高度」就在這些小事之上。上位又如何?可貴的是在上位擁有權力的人,卻願意幫助沒有權力沒有勢力的人。
  第二次讓我很感動的,是我的書法老師。快七十歲的老人家,是個深綠的獨派支持者,今年的總統大選民進黨失利,他氣得聚會也不來,電視也不看。老人家的白日特別長,除了寫字,他開始讀書,讀他作家朋友鄭清文的散文和小說。他來上課了,還是一肚子的氣,我看著,心裡好笑,覺得老人有時候和小孩子一樣,有些固執己見,又有些看不清事實。

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子日:「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,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」我一直很喜歡這句話,反正人生是一連串的學習,有些人離開學校後就再也沒有老師指導,若能向身旁的人繼續學習、持續反省,也是美事一樁。我很幸運,一直都有老師,有身教言教的師,也有鼓勵我學習教我陶冶性情的師。
  但,這樣子的體會,一直到唸了教育學之後,才慢慢覺察「老師」是怎麼一回事,就像有些人在想要孩子之後,才開始學習如何當父母。透過和老師的互動,透過老師的言行,我觀察著老師,曾經遇過了充滿教育熱忱、樂於和學生互動的老師;也遇過滿腹教育理論,卻有實踐障礙的老師。

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工作的語言機構,因為是全球性的,所以有自編的中文教材,各國的學員都使用同一本中文書,不管你是從美國法國瑞典還是冰島墨西哥來的,帶著你的課本---書名就叫「中国話」,就可以在全球各地的分校上課。
  第一回打開課本看時,我忍不住驚呼:「歐!買尬!」裡面的課文一個中文字也無,全體是拼音。而且從第二課開始學交通工具的量詞,一輛一架一艘一列,其中還有一個單字xue(三聲)jia(一聲),我看了好久,終於認出來是「雪茄」,天啊!誰學中文在第二課學雪茄?

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注音符號的使用上,我並不是非常地嫺熟。早些年開始教作文時,並不常使用注音,只有在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字時,才偶爾標一下注音以幫助正確發音。平時,電腦上的中文打字,我也不用注音或自然輸入,而是使用倉頡法(又洩露我的年齡了!)。因此,注音在我的生活裡使用率並不高。
  後來,教作文之餘,暑假還兼著教學前的孩子正音課,漸漸地對注音符號的發音位置和困難處,多少也有些涉獵。但是,我認為注音並不是學習的重點,它只是孩子們通往中文路上的一支輔助的拐杖,真的要走路不能只依賴拐杖,拐杖只是偶爾的支撐,方塊字的學習和使用,才是終極的目標。

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偶然間,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個機構在徵中文老師,便投了履歷過去,但是,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沒有任何回覆,我也就淡忘了這件事。一天,突然接到一個電話要我去面試,面試後的第三天,我的中文職前訓練就此展開。
  和我同期進去的還有一位現任的華語教師,我倆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裡,他給自己沖了一杯現磨咖啡,我則啜飲著玫瑰綠茶,心想這真是一個舒適的教學環境。幫我們做職訓的教務主任遞過來一人一份厚厚的文件夾,打開一看,裡面全體都是英文,內容包括該機構的簡史,及其所標榜的特色教學法,應用在聽說讀寫上的教學方式訓練。

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談到華語的教學發展與師資培養,台灣並不是很積極。反觀中國大陸,看準了華語教學未來的市場,及為了推廣「漢語教學」和傳播「中國文化」,成立了漢語教育單位------「孔子學院」,由國家對外漢語教學小組管理,總部設在北京,境外的孔子學院都是其分支機構。
  20041121日,全球第一所「孔子學院」在韓國首都首爾正式開始。中國計劃在全球建立至少100所孔子學院,並於2005720日第一屆「世界漢語大會」開幕之際,同時在新加坡、美國、英國、法國、澳洲、比利時等地設立了多所「孔子學院」。

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不是要來幫S.H.E.打歌的,也不是要來批評她們那首歌的歌詞好壞。儘管我覺得「中國話」的歌詞真遜,說水平沒水平,講文采沒文采,找個武僧比劃比劃,就認為中國市場興起,全世界都靠過來唸論語,真是讓人嗤之以鼻。
  不過,這首歌在我的學生間還真流行,下課就有人載起耳機邊聽邊唱。我真不想做這樣的批評,不過,流行文化的水準,有時候真是低的嚇人!凡是大眾的流行,有時候不見得是好的,也不見得是對的,例如從前變態心理的纏小腳,及現下無孔不入的減肥風。

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因為「體罰」這個問題討論的空間很大,又十分具爭議性了,我忍不住繼續我的外籍人士專題訪問。這回有二十五歲美國籍的艾倫、二十七歲墨西哥藉的寶梅拉和二十四歲美國籍的葛瑞特。這些受訪者(包括上回四位),全都是教語言的老師,所以仍然和學生有很多接觸,也比較有機會思考教育上的問題。但我仍然要強調,這些都是個人經驗,只能參考,不能以偏概全,誤認這是事實的全貌。
  艾倫來自堪薩斯州保守的天主教家庭,他的父親對他的管教非常嚴格,所以在他成長的記憶裡,他怕的不是學校的老師,而是怕老師打電話跟父親告狀。他曾經在犯錯後,被父親禁足一個月,下課回到家哪也不能出去,雖然沒有被打,但在某種程度上,他很相信處罰的必要,這是關於人性的問題。

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台灣的學制及教育改革的方向,大扺跟著歐美在走,也參考日本的一些作法,所以只要看看其他國家的教育,就可以明白台灣前進的位置。只不過,教育頗為複雜,牽涉到整個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態度習慣,這也是為什麼教改在十年之後,李遠哲出來道歉承認失敗的原因,因為教育方式無法片面移植,而且無法一蹴可幾。
  教育到底要不要改?我個人認為要改,但只要是更動既有的模式,一定會有人反對,所以反對的聲音不一定都是對的。不過,若改革有誤或政策不佳時,反對的聲音則應當受到重視。

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立法院在去年(2006)十二月中旬,三讀通過「教育基本法修正案」,明文禁止學校體罰學生,以避免造成學生身心侵害,並對學生受教權、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遭受侵害時,賦予救濟管道。
  修法的立意是好的,從人權的角度來看,是法律上的進步;從教學輔導的方面來,也是教育上的進步,要求教師更具專業素養,不可以暴力的方式來「對付」犯錯的學生。但是,很多基層的老師,其實是體罰教育的擁護者,對他們來說,法案一修,他們以後「管教」非常不便。

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老師每回上課批改完學生的作業,得了點空時,總說:「那我們來寫字吧!」同學們便自動自發地幫他鋪紙研墨,他則從包包裡拿出一個小本子,正確來說是一疊用鐵夾子夾著的紙頭,紙頭上錄著他喜歡的各種詩句和好詞。
  他有隨手將喜歡的句子記下來的習慣,而且堅持不怨國仇家恨哀閏情傷的詩詞,他老是說:「寫那樣的東西,不管是送人還是自用,看著就難過,就算是一幅好作品,到底是掛還是不掛?」清麗洒脫或是帶著淡淡溫柔的生活小品,是他的最愛。想想人生短短數十載,好也是一天,壞也是一天,與其花時間長噓短嘆,不如寛心含笑,日子不美多了?

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評改書法功課時,老師強調要破除對「大師」的迷信(例如歐褚顏柳),要有自己的想法和作法。「有人說顏筋柳骨最好,我不是說大師不是不好,但沒了大師,千千萬萬的人還是要寫字啊!」老師希望大家在做好基本功之後,走出自己的風格,「蘇東坡當年寫的書法,被譏為『墨豬』,但是訕笑他的人早被遺忘了,留下來的卻是蘇軾自創向右上微傾、筆畫圓渾厚重的扁型字體!」
  原來,在蘇東坡之前,唐代書法的審美標準講求硬勁挺拔,蘇東坡不以為意自創新體,卻遭到他人譏笑,蘇東坡不愧是大文豪,便以詩句「環肥燕瘦誰敢憎?」來回答。

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會去上書法課,其實是無心插柳的結局。我一直想再畫水彩,喜歡色彩在畫紙上深深淺淺暈染開來的美麗,無奈水彩課沒開成。既然將時間空了下來,於是選了書法課,心想練練字也不錯,順便修養一下脾性。沒想到在提筆臨摹之間,獲得了不少的墨趣,並在和老師同學的互動之間,看到了一位位修行的哲人。
  我的老師是一位年約七十的爺爺,硬朗削瘦的身子骨,花白的頭髮,臉上總是帶著寬心的笑,一幅看盡人生百態的模樣,即使仍身處紅塵,也還有小小的嗔癡,但大扺也無風雨也無晴。

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三年前,我初初在論文的架構和內容裡掙扎時,因為個人的關係,到歷史所修了「史學研究方法」課,老師要求每個人學期末時,要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論文計劃。我在教育所的功課本身就很吃重,因此徵求老師的同意後,並沒有再寫一份關於歷史的研究計劃,直接把教育所的美學計劃給發表了。
  那是一次「對牛彈琴」的報告,歷史和教育的研究方法天差地別,最不同的部分在於歷史必須植基於史實,沒有太多想像或是假設的空間;我的教育美學研究則在於激發潛在的創意與美感,不要墨守成規,要勇於突破,是有努力方向、實踐步驟和美好願景的。

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另外,那位說話很大聲的豪邁先生(見「書法課」一文),也發表了他第二階段的「創意」。他寫了「醉舞」、「風花」、「飛雪」六個字,這回他融進了國畫裡濃淡的概念,有些筆劃先用淡墨打底換筆續寫,像醉舞的「醉」即以淡墨勾勒,再逐漸加深,醉字看起來彷彿飽飲醇酒,醺醺然且飄飄然,舞字則是輕風吹揚的招牌「柳葉體」。
  老師左看右看,開始講評,他在圈改作業時很嚴格,什麼毛病都挑,他認為「舞」字太作做,不夠飄逸。這種功力我沒有,完全外行,看不出所以然。他又說:「我對『飛雪』很有意見,台灣沒有雪,那樣的意境出不來,觀賞者也不能領略其中的意涵。」對老師的這番話,我正感不以為然,豪邁先生哈哈大笑:「我今年過年去大陸,哎呀!看到好多雪,很有感覺呢!」

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創意是什麼?這種蘇格拉底式的提問法,有時真的可以把人搞得糊里糊塗,楞個半天,也說不出個所以然,就像問什麼是「勇氣」,什麼是「智慧」一樣。一定要下定義,我說:「創意是能製造新鮮的,或有原創性的點子或事物。」
  我之前的畢業論文主要在討論教育美學裡的「想像力」,想像力和幻想不同,我的定義:「想像力是根據既有事實或事物,而創發的想法。」那麼就讓我大膽的假定:「有豐富想像力的人,通常比較有創意。」那麼創意要用在那裡?有什麼作用?以最簡約的方式來答,創意無處不可用,創意可以讓生活更有趣。

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書法班裡,由於多是中年以上的同學,我在班上便顯得年紀特別輕,不過,我不是一個愛裝小也不是個愛倚老的人,同學看我寫的字,給我指教和示範,我特別感激,沒有付學費還得到指正,真正開心。同學們很多是跟著老師學習了好幾年,彼此之間玩笑話射來射去,無傷大雅,一片和樂融融。
  同學裡還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婆婆,她在宣紙上先工整的打好格字,再用隸書小楷寫〈心經〉,一筆一劃規規矩矩,彷彿刻板印刷一般,教人驚嘆這撇點捺鉤之間的耐心,從何處生來?同學戲謔:「教子孫看了,人人要一幅去當傳家寶!」我若有這樣的阿嬤,鐵定也要一幅來裱褙,掛一張隸書的手抄〈心經〉在客廳,多有禪味。

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為了要讓我的生活或更臻「圓滿」,也就是更接近傳統的讀書人,這學期我開始拜師學書法。因為時間的關係,我誤打誤撞選了一堂「創意書法」課,因為標榜創意,所以老師沒有規定要寫某種字體,一切自主隨喜,他則從旁給予指導。
  我一直都很喜歡隸書,喜歡其渾圓素樸的「拙趣」,看起來傻傻的,卻是厚實淳美。不過,我沒有寫過隸書,所以第一堂課後,只臨了顏真卿的雙鶴銘當作業,還沒有真正入門。不過,單單站在「門外」觀看老師同學筆飽墨酣的瀟灑揮毫,就已心盪神馳了!

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第三個部分談研究生如何訓練自己,其中兩點我想再加以討論,其一是論文格式的寫作,其二是論文不是精典之作。寫論文其實很痛苦,就算你是文抄公,報告之王,寫論文還是有著難產一般的痛苦,尤其愈認真的人愈對痛苦,求好心切吶。此外,習慣論文格式的寫法,要花一點時間和耐心,由於研究生所學畢竟有限,因此教授要看的並不是你的長篇大論,而是你看了什麼從所閱讀的書籍裡看出了什麼,或從自己的研究裡有什麼新的發現。你不需要自己滔滔不絕的說個不停,而是要將引文的出處寫清楚,國內在論文格式上近年來漸漸統一,不過,大致上是援引美國的寫法,以教育所來說,多用美國心理協會的APA格式,歷史所則使用芝加哥格式。格式的寫法要練習,練多了就會了,我個人很隨性,很討厭一直被限制,但學術界比較嚴謹,話不能隨便說,我當時就把格式手冊放在電腦邊,方便隨時查閱格式。
  通常寫論文時,研究生還是希望把論文寫好,但很多人寫到最後只希望寫完就好,由此可知寫論文的確是一件苦差事。我之前寫論文時,可以東摸西摸,上網看新聞、MSN聊天,累了就想睡一下好了,或出去走一走,去市場買個菜,或是吃完中飯再說,說到底做什麼都好,就是不想寫論文。

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第二個部分,談老師如何教導學生,大致上我覺他說得很有道理,研究所和大學最不同的在於師承,你的指導老師會給你在論文上指教,不過既然是對學生的演講,王汎森應該談學生如何選擇一位適合自己的指導教授。找教授其實很重要,在自己的研究領域裡其實可以選擇的人並不會太多,但從那些教授群裡要找一個自己能合得來的人,有些教授很有個性,有些很挑剔,有些不太理學生,所以研究生一定要慎選指導教授。
  我來談談我的自己的經驗,我的指導教授---林逢祺,專長是教育哲學(包含教育美學),他是一個很會表演的人,我猜他的座右銘大概是「好教師要像一位好的演員」之類的。上他的課非常有趣,他非常擅長說各樣的故事來導入每次課堂的主題,連你一早(他把課開在八點)想睡覺都會被吸引得專心聆聽。我必須承認他實在太有教學的魅力,幽默風趣(他連搭個電梯都要把一票比他年長的教授逗得哈哈大笑,我親眼見證)並且言之有物言之有理,但是我喜歡林教授的課,並不表示我適合他的指導,於是我多方打聽他帶領學生的風格。

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