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我一直都不是張迷,張愛玲的作品只看過她的兩本短篇《傾城之戀》《第一爐香》和長篇小說《怨女》。
  也不明白為什麼,就是很難進入她的文字,說文字密度高嘛!紅樓夢我倒是頗靜下心來讀;說不夠成熟,我年歲也長,婚戀也都走過。不知道問題在那?
  文學評論都說她好,我更好奇了。拜研究張愛玲的書本多如過江之鯽,這倒是方便了我。挑了一本王蕙玲寫的《她從海上來》的劇本,這劇本由公視拍成影集,當初看過幾回,沒看全。這次從第一集看,一字一字的細讀,雖然想像力被劉若英和趙文瑄的容貌緊緊扣住,沒得逃脫,還是有文字迷人的閱讀樂趣。
  王蕙玲寫作雖然雜入想像,但句句有本,不是出自張愛玲的小說,便是同時代人的敘寫。張愛玲的文字,化成了她在劇裡的對話,我這才徹徹底底的驚覺,她是一位如此靈透的女人,難怪這麼多人推崇她的才情,說她「沒有什麼形容不出來的」。

劇本寫了她的一生,從出生到死亡。有時候我很怕這樣的戲,不喜歡面對死亡這個話題,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!都是能避就避,即便知道生死是自然的一環,仍有無限的感傷。

第一次感到孤獨的荒涼,是讀了蕭麗紅的《桂花巷》,主角高剔紅是個命硬的斷掌女人,注定一世「獨活」,父母弟弟盡皆亡佚,嫁入夫家,丈夫亦在兒子落地後撒手人寰,兒子有出息,則遠走他鄉。她一直孤孤單單的一個人,直到生命的盡頭。當年讀完,掩卷後,心裡留下無限悵惘。

今日讀《她從海上來》,張愛玲晚年在美國孑然一身,臨老踽踽獨行,身旁沒有一位親人,為了躲跳蚤在汽車旅館間搬家換房,偶爾穿著毛巾布的拖鞋,戴著假髮出門,鮮少與人交談,沒有人知道她是頂頂有名的大作家。死時孤身一人,徒留開著電視地兀自播著。

生命的終點是什麼?我也不明白,但願不是一片孤獨的荒涼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