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前兩日在一個日本頻道看到撈金魚的冠軍大賽,參賽者拿著紙糊的撈勺,非常厲害,兩分鐘至少可以撈上六十隻,眾參賽者各有各的獨門方法,領先者多曉得魚尾巴是致命傷,魚離開水中的轉瞬間,奮力求生舞動尾鯺,要保持撈勺不破,魚尾一定得留在勺外。

比賽愈來愈激烈,撈的魚也從平日夜市可以看到的小金魚,進展到名貴甚至少見的魚種,有鶴頂紅、蝶尾、慧星、熊貓,當然還有大眼泡,每回比賽之前,都會有一小段影片介紹當回要撈的魚種,我看得眼花繚亂,有些金魚美得不可方物。比賽的哨音一起,參賽者努力撈魚,我心裡卻愈來愈不捨這些漂亮的魚得在撈勺間掙扎。

看著金魚,想到今天五月中,和婆婆小姑還有白熊一起到京都去玩,在去清水寺的路上,有一條賣各種小物的商店街,其中一家專賣各種金魚圖案的禮品,想得到的從髮飾、錢包、面紙套、手帕、毛巾、筷子、湯匙到眼鏡盒,每樣小東西上都印著戲水的金魚。當時沒什麼感覺,現在想想挺可愛的。

因為好奇,查了一下,原來金魚原產於中國,是鯽魚的彩色變種,在《山海經》這本專談一些奇禽怪獸的書裡,便提到過紅色的鯽魚。談到鯽魚,我只知道江浙菜裡有一道蔥燒(火靠)鯽魚,魚不太,巴掌大小,用醬油去紅燒,得燒挺久的,因為鯽魚刺多,燒久了刺才軟,方能入口即化。但我並不特別喜愛這道菜。

上個星期和白熊去看電影,看到了預告新片,是日本夏天已登場的宮崎駿新動畫「崖上的波妞」,這部電影大陸翻成「懸崖上的金魚姬」,當電影歌曲唱著「波妞波妞波妞~」聽起來真好笑,我跟白熊說那是波妞是一隻魚,白熊認為不是,他覺波妞是個小女孩。我們兩都對了一半,這部電影是宮崎駿從人魚公主得到的靈感。

金魚其實一直受到畫家或文人的喜愛,我想起了「杯底毋通飼金魚」這首歌,從前總不懂為什麼杯底要飼金魚,後來知道作詞作曲的呂泉生,書寫此歌與二二八事件有關,原意是希望大家不要有省籍情結。但看看時間過去了,省籍族群問題還不斷被挑起,唉~與金魚何干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