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年輕的時候,大部分的人都有很多理想,若再加上一路求學順遂,幾乎要給人神力加持般無敵的錯覺,但那只是天真到近乎無知的想法,也是學院給莘莘學子的保護牆。
  迨至出了社會將發現:是非的分野不清楚;好壞的對立不明顯;事情的發展也不單純。強烈的落差常常讓社會新鮮人彷彿頭上挨了一記悶棍似的,暈頭轉向之際,又不知道要去跟誰討公道。心裡的疑問像雨落在池塘裡,一圈圈化成漣漪,在心湖裡擴散,待沒了痕跡,以為自此一切平靜,不料,雨卻下個不停。
  六月時,我曾貼出一篇台大校長李嗣涔寄給畢業生的一封公開信:〈五個自我要求與五道門檻〉(該文請參看蝴蝶閱讀一欄)。由於讀了之後頗有些感受,於是給遠在他鄉的大學同學去信時,和他分享該文並問道,在畢業整整十個年頭後,走完了二十年代,現在的我們有著什麼樣的面容,時間改變了什麼?

十年了,多麼匆匆的日子啊!我們的改變是那麼的大,又是那麼的小,像是完全不同的一個人,又像才昨日般沒什麼差別。

但倒底真真實實地過了十年,這三千六百多個日子,總不能虛渡,我們學會妥協,學會察言觀色,學會在大千世界裡做一個有益於社會,而不失卻本色的自己。

我們走過甜蜜青澀的愛戀,走過微不足道的成功,走過欲振乏力的低潮,輕輕闔上眼時,片片段段還會像放映機一般投射在腦海裡,那是我們再也喚不回的三千六百多個日子,不過,我們也不想喚回,因為那些構成我們的人生。

朋友回信,告訴我,看了那封公開信彷如沉鐘初響,果真是我的好朋友,才會懂我要告訴他的話。繼而他叨叨地談起近日的讀書心得,哪本書挺好,但可能沒有中譯本,哪個作家用詞優美,他很喜歡。

看著朋友的絮語,我心裡很歡喜,在這樣迅速繁忙的時代裡,能有一位相濡以沫的朋友不容易。朋友選擇在學術圈裡繼續努力,我則希望自己能更貼近社會的呼吸和脈動,即使有時候覺得自己那麼微不足道,那麼地軟弱無力,但是,心裡總有一個小小的聲音,在最沮喪的時候還是有著信仰。

在經過幾番起落之後,我終於有些明白,不管世界如何變化,自己的心才是最重要的。不要忘了自己的初衷!每個人的初衷可能不同,但真誠的詢問自己的心時,努力地去找尋答案,很多事情還是有解決之道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